的满院跳的声音,宋澄低头暗暗笑了。笑罢却又叹了一口气,他怎么感觉自己任重而道远啊,祁钺现在还是个小毛孩,是不是他穿过来的太早了,明明二哥说他应该是个大人物来着。
徐夫子摇摇头道,“这孩子只要能遇见个好老师,将来定会成为栋梁之才,若是遇不上,这辈子怕就耽搁了。”
宋澄问答,“老师,你从哪里看出来祁钺是个栋梁之才的?”
徐夫子笑着道,“他的眼睛,内有丘壑。”
宋澄想了想宋澄那个满眼痞气地笑容,默默地下了头,“嗯,是,那日他来的砸店的时候喊的是杀敌来着。”
徐夫子夹了一筷子菜道,“嗯,他砸的?”
宋澄看了一眼师母,心虚地低下了头,“师母……”
徐夫人笑着道,“都过去了,吃饭吧。”
宋澄忙低头吃饭,这个话题揭过不提。饭罢宋澄写文章,徐夫子便坐在一边看书,偶尔宋澄笔用的不对了,徐夫子便俯身指点,宋澄再改过,直到半个时辰过去了,宋澄才将文章写罢递给徐夫子过目。徐夫子看过却并不做点评,他将宋澄的文章方道一边道,“澄,老师问你一句,你可有想过科举?”
宋澄闻言愣了愣,便直接摇头了,徐夫子笑着问道,“为何?”
此时的科举与二十一世纪的高考不同,科举不但意味着你身登龙门,富贵荣华,对读书人来说,更是一种无上的荣耀,宋澄竟直接便摇头了。此时宋澄只顾得上回答徐夫子的问题,却未发觉徐夫子这一问便问的有问题。古人读书便是为了考科举中进士做大官,既是默认,那徐夫子却为何要问?
宋澄道,“澄认为自己不适合做官。”
徐夫子笑着道,“你还小,这个问题可以慢慢想。”
宋澄点点头,只又向着夫子问了几个课堂上的疑问,徐夫子一一讲解了,便让宋澄去玩耍了。宋澄只抱着《论语》,蹲在了梧桐树下乘凉,他看着书上的繁体字,脑子里却不知道想到哪里去了。
他不做官,其实是怕自己这个外来的灵魂,捣乱了宋朝的历史。在宋澄看来,整个历史,就是一个不断前进的大平衡,无论是战争还是和平,都是历史使然。如果他做了官,那么,他还能在知道历史如何的情况下,看着这些千年前的朝廷肱骨之臣在明堂之上盲人摸象么?
但是他一旦插手朝堂,便是在这个庞大的历史动力系统中扇动了翅膀,接下来会发生什么,千年后会发生什么,他来的那个时代的所有,是否还会是原来的模样?宋澄不知道,他也不敢轻举妄动。